•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教育体系。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使家庭生活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治疗遗传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5G技术的推广将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新讨论。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 智能家居设备使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推动了居住环境的智能化。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
  • 中国大棋局:服务创新时不我待

    中国大棋局:服务创新时不我待

    0

    张国云

    有句话说得好,“你以怎样的思想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你”。

    今年7月,我正式接手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几个月工作下来, 有人问我感觉如何。我实话实说, 看数据,浙江服务业还真的可圈可点。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4︰42.6︰54.0。全省服务业增加值336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增速高于GDP和第二产业1.0和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0.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8.9%,比第二产业高18.8个百分点。

    但受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过快攀升影响,纺织、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东南亚转移, 对“六稳”“六保”产生了一定冲击。这使得服务创新,尤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切换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动力,显得尤为迫切。

    这里为什么拿浙江说事?毕竟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驱动下,服务业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更加多样、模式不断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主要动力、价值创造的主战场。

    一说起服务创新,我们还是不免一声叹息,觉得服务创新始终是一块短板。

    除了历史原因外,主要是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拿来主义、模仿主义、短平快,还有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作祟。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思来想去,发觉近几年,中国的制造业在GDP的占比跌破30%后呈快速下降趋势,到2019年已经降低到27.2%,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前景的担忧。所以这几年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搞制造业风风光光,搞服务业灰头土脸。

    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发达,单纯制造生产环节产值在经济中占比下降,本来就很正常。拿美国来说,去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是81%,千万别误以为美国到了后工业经济,就不要实体经济了。

    我们知道,美国制造业产值去年是2.36万亿美元,占经济总量的11%,服务业是81%。千万别让表象迷惑,事实上,美国服务业中有60%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这样一来,美国制造业占比至少高达60%。

    这就是说,美国制造业一直占美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为什么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说美国经济早就产业空心化了。其实人家产业根本没有空心化,直到今天美国从未放弃过制造业。

    同样,虽然德国、日本制造业占比仅为20%左右,英国制造业占其本国经济比重仅为8%,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其实都很强大。

    浅薄未必得利,良善方能多福。

    一方面单纯生产环节体现的制造业产值占比下降,一方面与生产环节相关的服务业产值却迅猛增长。可是,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人难以理解制造业占比下降,而所代表的技术和社会分工是不是进步呢?

    有人提出制造业占比太低,经济就会“产业空心化”,所以应重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能让制造业占比继续下降;为了扭转制造业占比降低的趋势,有专家学者甚至提出,把“制造业占比”作为一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制造业占比越高,地方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如果真的用这样的指标来考核,那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反倒成为全国经济发展质量最低的地区了!

    说到这里,不知人们清楚没有?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真的离不开实体经济与服务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双引擎”作用,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一直难以匹配,这造成我国在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始终难以占据有利位置,也是我们许多中小企业长不大的“症兆”。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如何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尤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十分迫切,请问我们拿什么来拥抱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回答是,以服务业整体提升为重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实体经济与服务经济“双引擎”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话说到这里,这也是今天我们绕来绕去,最后渐渐清晰起来的命题:到底为什么要“加快服务创新”?我们将它归纳为三点:

    从态势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服务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大家知道,过去我国就业主要靠增长速度来解决,增长速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1000万个就业机会。近些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增长速度逐年下调,老百姓就业靠什么?唯有依靠发展服务业,这也使得服务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形态。或者说, 我国服务业发展已经步入重要机遇期,应当顺应发展潮流, 尊重规律,加快服务创新,阔步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

    从时点看,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旗帜鲜明提出服务创新。

    在当前来讲,我们不仅要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和原始创新。创新能不能做得好, 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能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快的关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 创新居首位。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时指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路径时,把“创新”放在首位来强调;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明确,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从空间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要求率先服务创新。

    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已经明确提出要把握大势、凝聚共识, 重新审视上海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下的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水平。可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首先应该是服务创新一体化,以此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能力水平上,重点在科学重大基础前沿的问题上发力,在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上发力,着力提升致命短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能力;在创新体系上,强化创新活动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在制度环境上,形成敢于创新、便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前沿阵地。

    民间有言:“ 著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发展工业经济的制度体系来发展服务经济,而以往那些明显向工业制造业倾斜的政策体系,在新形势下构成了对服务业发展的歧视和阻碍。

    正如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所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需求,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开好局、起好步,要努力营造激励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促进技术工艺、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以信息技术和先进文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具体说:

    ——适应服务创新需求,推动技术工艺创新与广泛深度应用。

    一方面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建立研发机构、打造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和跨领域创新协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用型研发机构市场改革;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中小微服务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协会商会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建立技术交易市场和转化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技能工艺创新。适应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要求,支持服务企业研发应用新工艺,提升设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鼓励挖掘、保护、发展传统技艺,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工艺,更好弘扬传统工艺;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保护一批传统工艺工匠, 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艺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坚持包容创新导向,促进各类商业模式与产业形态应用。

    一方面鼓励平台经济。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有利于平台型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人才供给、兼并重组等政策, 明确平台运营规则和权责边界,提升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协同创新功能;支持平台型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另一方面支持分享经济。建立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企业登记管理、灵活就业、质量安全、税收征管、社会保障、信用体系、风险控制等,妥善协调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发展分享经济,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再一方面促进体验经济。鼓励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各环节的体验价值,利用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验场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监管。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一方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鼓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推动服务产品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 加强数据资源在服务领域的开发利用和云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大数据交易市场;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安全利用和应用拓展。另一方面促进服务业智能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业态, 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环境保护、海洋、交通、商业、健康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丰富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服务内容及形态。

    —— 发挥文化元素和价值作用,增强服务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一方面鼓励企业提升服务产品文化价值。鼓励采用更多文化元素进行服务产品设计与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等服务的文化创意含量,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区域特色注入文旅、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服务;鼓励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服务品牌。另一方面提升服务文化影响力。发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优势,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走出去与文化引进来。

    此外,加快服务创新,关键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一方面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发展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提升产业体系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如,金融服务就是要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另一方面,服务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持续较快增长,科学进步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新服务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数字服务、数字贸易快速发展。

    《了凡四训》有句话说得好: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必须承认,我国服务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应当顺应发展潮流,尊重规律,立足国情,转变观念,重点在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激发全社会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引领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能,阔步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是的,服务创新是源头活水, 更是“第一动力”。

    抓服务创新就是抓发展,谋服务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的繁荣更需要高质量的发展。

    最后还得提醒一句,服务创新作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如何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真的值得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