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全球疫情的逐渐缓解使得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热潮。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企业需要加强防御措施。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引起了全球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 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的推广,绿色经济正在兴起。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演进与建构体系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演进与建构体系

    0

     

    秦国伟 董 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必将带来农业大发展、农村大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 可以大有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包括城乡两个方面的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农村的现代化。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厘清农村现代化的合理内涵,明确农村现代化的建构体系,对于“十四五”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内涵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现代化不能缺席。农村现代化是人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治理理念,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并最终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农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但是,在一个封建传统相当深厚的农业国,农村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中国农村和农民真正开始探索其现代化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大改造、人民公社时期的艰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轨迹,这个轨迹大致经历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等阶段,并最终过渡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根据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作出的重大调整,是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补充,其涵义更加丰富全面。

    新时代的农村现代化是涵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现代化,是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 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内涵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维度,与国家现代化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大特征一脉相承,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农村现代化的国际经验与建构体系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变迁过程,在上世纪的世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在具体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如德国“城乡等值化”、日本“一村一品”、韩国“新村运动”、新加坡“都市农业”、俄罗斯“土地改革”等。其中,欧美较早开始乡村现代化转型,亚洲发达国家的资源要素、气候条件、农业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与中国较为相似,而金砖国家与中国同属于新兴经济体,同期面临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等挑战,这些国家的乡村现代化实践为中国建构自己的农村现代化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中国农村现代化也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还必须扎根本国的国情。中国的农村现代化必须尊重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特点,立足发展现实,构建新时代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体系。

    根据国际上普遍经历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农业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以及各国在农村土地改革、产业融合、文化保护、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据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是中国农村最显著特点的基本国情,立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体系应是从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各方面系统构建的一个有机整体。

    其一,农村产业现代化体系。新时代的农村产业现代化有别于传统的产业发展,是由多元化、精准化和多层次的产业体系,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生产体系,以及多样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体系,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农村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优质农产品产出率和单位耕地面积产出价值。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支撑,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多元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消除农业生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形成兴旺发达、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其二,农村生态现代化体系。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乡村“生态宜居”包括农田、林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气房等生活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乡村规划布局、村容村貌改善等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技术创新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使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 保护农村生产生态系统,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完善村庄整体规划布局,提升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全面进步。

    其三,农村文化现代化体系。现代的农村文化体现在文明的乡风。乡风文明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进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塑造优良家风乡风,打造新乡贤文化,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大力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

    其四, 农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农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提高乡村治理效果的关键。农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建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提升德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使农村社会在科学的治理框架下有序运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引导建立新价值体系,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其五,农民生活现代化体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农民生活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农民生活现代化体系建设,需要以农民生活富裕为基本准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公共转移支付力度,形成因地制宜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等值化。

    作者单位: 安徽省林业局/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