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工业和服务业的创新。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加速。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 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 社交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对其影响的广泛讨论。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战略谋划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精神

    “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战略谋划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精神

    0

    刘应杰

    今年我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全国“两会”召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出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面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部署了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举措,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必将对我国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并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造成世界经济大衰退。这一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是有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全球疫情大流行成为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以任何人不曾想象的速度和规模,带来了一场全球大灾难。中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面控制住了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场“世纪大考”充分显示出我国的制度优势、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二是经济率先快速恢复增长。2020年世界经济下降3.4%,美国经济下降3.5%,欧元区经济下降6.8%,英国经济下降8.9%,日本经济下降4 . 8 % , 印度经济下降7.4%G20经济下降3.2%,只有中国经济增长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4.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中国经济表现出巨大韧性、潜能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人人无饥寒的梦想。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这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全球减贫和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突显出中国的经济能量。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产值占到全世界的30%左右,进一步巩固了“世界工厂”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位居全球第14位,专利申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超级计算、5G通信、量子信息、高速铁路、第三代核电、大飞机制造、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物流快递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五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200万人,在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

    过去五年, 我们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我国未来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那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 都将再翻一番以上,人均达到2万美元以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五”时期是一个关键五年,我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中高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国家水平。总体上要把握好“三新一高”, 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主要目标,这次规划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长量化指标,而是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留下了较大余地,同时仍将有内部掌握的数量指标。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特别强调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强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预期寿命等都将有新的增长。把生态环保作为重要约束性指标, 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是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科技强国。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强国, 实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和国家水网骨干工程。

    三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两新一重”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是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六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七是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八是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九是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战略,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和重点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还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加速演变;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 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些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不少。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亿斤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的宏观政策取向。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政府工作报告》突出部署了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第一,宏观调控重点突出“六稳”“六保”。今年要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 任务,重点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今年财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的3.6%以上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但财政支出总规模将会比去年增加。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企业稳岗保就业,继续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第二,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今年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继续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三,依靠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今年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 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努力消除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发展工业互联网, 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

    第四,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在扩大消费方面,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改善消费环境。在扩大投资方面, 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第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设立5 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持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第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第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第八,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适老化改造,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事不畏难,责不避险,要担当作为,实干苦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

    作者系国务院研究室调研组组长

    Visits: 3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