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和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科技和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 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
  • 网络安全漏洞频发,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和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0

     

    杨良敏

    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板块划分清晰,层次同样分明。无论是人口分布、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都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板块、不同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道必答题,其中推动中部加快崛起是道关键题,具有全局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华东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这六个省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在区位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而且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建设样板,注入了改革基因,涵养了党的事业。中部地区可谓厥功至伟。

    历史会留下记忆,也会观照现实。

    从发展演进规律看,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区域的发展呈现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倾斜,使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中部地区一度形成“不东不西”的落后局面,一时间警惕“中部坍塌”的呼声响亮起来。

    新世纪之初,中部发展滞后引起决策层的重视。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受区域政策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基本跟上了时代。到2020年,中部六省以26%左右的人口,在10.7%的土地上,创造了超过22%的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上,六省均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其中四个省的三产增加值超过50%,五个省的一产比重低于10%。值得欣慰的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中部相连的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6个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进展,而且是对曾经点燃革命火种和孕育伟大革命精神的老区、苏区人民的回馈与反哺。值得高兴的是,在23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中部有武汉、长沙、郑州和合肥4个省会城市上榜,其中合肥是新晋成员,武汉是在克服重大疫情冲击、封城76天后加速复苏而仍留在其中的;在全国经济百强城市中,中部有25个入围,为加快崛起奠定重要基础。

    进入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之际,区域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既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目标。而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时代同进步,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首先,要把握大势。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比以往更难平衡。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不断转化为软硬实力的提升,各种猜疑、遏制、打压、围堵等问题不断冒出来,给我们和平发展形成战略挤压。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部作为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其次,要找准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这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和优势所在,新时代需要围绕这一定位,把这几个“基地”的优势发挥好,同时着眼高质量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第三,借力发展,“左右逢源”。无论是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还是接受市场最活跃、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带的辐射,中部地区都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合肥,是连接东中部的桥梁,其自身不仅获益于主动融入长三角,成为全国城市发展的一匹“黑马”,而且作为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创新地位凸显。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好合肥的优势地位,做好协调,相互借力,抱团发展。同时,中部地区要用好作为黄河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带,以及成渝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辐射区地位,学习合肥主动融入和对接国家战略,做到“左右逢源”。

    第四,大力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中部崛起提供新动能。中部地区要聚力促进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努力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发挥其引领功能,做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太原都市圈等。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具有相当大的人口吸纳能力,消费潜力巨大,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动能。同时,与周边的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分工协作,深度互动,内外合力互促,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一定能答好。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