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若祥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在新发展阶段承担起在共同富裕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历史使命。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正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顺应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利于发挥浙江的比较优势,又能为如何在省域层面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是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富裕” 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旨在通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社会财富“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不充分问题。“共同”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旨在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关系,公平合理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消除两极分化,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的有机组合,因此,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富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是新发展阶段下不断化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举措,因此,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至少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从共同富裕的范围来看,共同富裕涵盖全体人民,是全面共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富裕”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下一步,要在继续做好“富裕” 文章的基础上,同时做好“共同”的文章,通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不断完善先富带后富机制,实现全体人民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使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做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也不能少。
第二,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从共同富裕的内涵来看,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裕,而是涵盖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是多维度的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共同富裕的内涵也会与时俱进。当前,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就是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共同富裕是共建共富。从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来看,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需要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通过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共享美好生活。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要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制度,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支持浙江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不断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持续推进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改善、文化教育支援,促进相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第四,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从共同富裕实现的进程来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国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进程中,既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又不能脱离实际、吊高胃口,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不断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瞄准共同富裕的两大核心目标推进
从目标导向看,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两大核心目标,这两者之间相互支撑, 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实现高品质生活。而高品质生活可以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率先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畅通经济良性循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所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创新,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共同富裕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坚持创新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 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开展科技创新的浙江路径,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依托浙江的科技资源优势,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率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紧扣浙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支持在浙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科创高地。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发挥浙江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在数字化变革中抢占先机,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精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都市农业,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变强、农民变富、农村变美。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实现高品质生活
高品质生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所在,也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向往。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浙江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在富民、惠民、安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高品质生活是建立在高收入物质基础之上的,要把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不断丰富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规模,积极提高就业质量,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为实现高品质生活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建设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瞄准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不断完善有针对性的就业支持制度,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缓解经济转型进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提高重点群体的收入水平,使其尽快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在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着力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瞄准共同富裕的三大主攻方向推进
从问题导向来看,加快补齐共同富裕的“最短板”是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所在,要瞄准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最薄弱环节推进,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三大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协同推进,形成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引领,借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势”和“力”,从更大范围以更大力度推进浙江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培育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构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共建“数字长三角”,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彰显浙江的比较优势,锻好浙江的“长板”。结合浙江山海分异的区域特点,高水平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经”,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加快把海洋和山区打造成为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着力把区域“短板” 变为区域“潜力板”,将海洋和山区打造成为支撑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两只“金翅膀”。
发挥浙江国际化大都市区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领跑者” 作用,通过大力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 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发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都市区组团式发展,大力培育郊区新城,促进区域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高效梯度转移集聚与空间重组,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完善大通道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线”有机串联区域发展的“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布局,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地铁”轨道上都市区建设,深入推进杭绍甬等同城化。加快推进浙江重点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发挥大都市区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是薄弱环节,如何促进农业变强、农民变富、农村变美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发挥浙江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好和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通过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深入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发挥浙江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优势,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推动实现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人地钱挂钩、以人定地、钱随人走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壮大高素质农民群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牵引新时代乡村建设,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鼓励人民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缩小收入差距、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重大举措,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之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制度,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积极进展。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格局,支持企业通过提质增效拓展从业人员增收空间, 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制度,加大省对市县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先富帮后富”的帮扶新机制,通过“大手拉小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及时总结并普及推广“先富”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先富”走得更稳健更有底气,要探索“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让“后富”走得更快速更有信心,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加大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让生态产品的“主人”能够依靠提供生态产品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按照发挥优势加强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的思路,挖掘海域和山区两翼的潜力优势,支持一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和实力, 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一批共同富裕的后起之秀。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谋划海洋高端产业,打造依海而兴、靠海而富的新样板。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估体系,从制度层面规范“先富帮后富”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持续推进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改善、文化教育支援,加强对省外欠发达地区帮扶,大力推进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和劳务协作,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的长效机制,营造“先富帮后富”的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