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来源和营养价值。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正在成为企业的标配。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刺激计划。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和市场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云计算的普及正在改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随着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流行,健身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推广正在成为社会趋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和市场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通往共富之路

    通往共富之路

    0

    车海刚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差距过大也不是社会主义。我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正立足新发展阶段,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加速迈进。

    走共同富裕之路,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进入新世纪,“共同富裕”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屡次从不同角度,对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作出重要论述。十九大在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

    2021年,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中央关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表态及相关部署空前密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了共同富裕的愿景和要求。8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次会议因专题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而备受关注。而在此前的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更早一些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一系列动向表明,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比以往更快、更大、更坚实。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中央财经委会议通稿中的这段表述,阐释了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勾画了共同富裕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廓清并处理好这样几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财富“蛋糕”还不够大的年代,强调“效率优先”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通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可以更快地做大“蛋糕”。这也正是当年“先富论”的逻辑基础。但“先富”的目的是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更加公平地分好“蛋糕”,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无疑,当下更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不能拖累效率,效率亦不可牺牲公平。

    ——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关系。平衡效率与公平,关键在于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我国发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近20年,总体进展尚不尽如人意。此次财经委会议继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提“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之后,进一步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三次分配”由此进入公众视野。通俗而言,初次分配由市场主导,体现要素贡献;再分配由政府主导,体现国家意志;三次分配则由社会主导,以道德文化为驱动力。发挥三次分配作用,既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借助税收等政策鼓励慈善公益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在三种分配方式当中,初次分配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而影响初次分配公平的突出问题是要素价格形成与配置机制还不健全、不合理。因此,形成三种分配协调关系的前提是从初次分配入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如果初次分配结构严重扭曲,靠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矫正也会很难。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乡差距是影响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最大短板,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唯有从根本上消弭制约“三农”发展、导致城乡差距较大的各种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地区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思想,国家鼓励支持沿海地区先行发展,进而带动内地发展,这种非均衡的梯度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其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的渐次实施,“东强西弱”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南快北慢”“东北塌陷”等现象有所加剧。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从地区非均衡发展迈向均衡发展、互补发展。为此,应继续发挥好对口帮扶等区域协作互助机制的作用,并不断完善区际利益补偿、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机制。重点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处理好以上诸种关系,归根结底是要处理好“创富”与“共富”的关系,核心则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我们注意到,近期对于国家为防止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采取的措施,个别自媒体存在某些曲解或误读。须知,解决收入不平等的根本之道,在于营造机会平等的环境。规范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共享;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穷”,更不是“劫富济贫”。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能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推动形成经济繁荣、分配公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造出的财富为全民共享。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