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姜 巍 张菀航
近日,全国各省市相继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GDP数据。数据显示,与全国一季度GDP增速7%相比,有18个地区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重庆、贵州、西藏的GDP增速达到两位数;有3个地区的GDP增速与全国持平;与2014年一季度GDP数据相比,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继续放缓,辽宁仅为1.9%,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份,而山西、海南GDP增速分别为2.5%和4.7%,分列全国倒数第二、第三位。
对于数据背后蕴含的意义,未来各区域经济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统领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变化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侯永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
东北三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视人口流失危机
东北三省以其广袤的黑土地和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工业化的摇篮”,率先建成全面的工业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成为工业化的样本和排头兵。而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开放的前沿放在了深圳、珠海等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因为没有被及时纳入新的国家战略规划,对外开放步履较慢,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004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春市首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设想。继西部大开发之后,中央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这是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上,实行东西互动的重大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他指出,“振兴东北”已经进行了10年,现在要上一个新台阶。关键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
从贸易进出口方面看,侯永志认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东北的进出口依然不理想,据2014年上半年31个省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排名显示,东北三省外贸进出口总和还不到广东省的20%。
侯永志认为,东北三省在体制机制上的改革面临不少困难。解决厂办大集体、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政府财力作支撑。东北三省的一些国有企业仍然承担办学校、幼儿园、医院等社会职能,实际上企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财富和政府财力的相应增长。
另外,陈耀还指出,东北三省整个经济体活力不足,民营企业贡献力弱,成长慢,很多领域没有放开,民营资本无法进入。
从产业结构上看,侯永志表示,虽然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在国内是比较先进的,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相对落后。在这个领域内,东北的装备制造业面临与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竞争,需要提高竞争力。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激励企业,为企业创新助力,是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人口流失也是东北三省经济增速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侯永志说。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北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除了人口净流出之外,东北三省总和生育率超低。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总和生育率为1.03,吉林为1.03,辽宁为1.0,远低于全国的1.5%。另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东北,也导致了东北三省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陈耀认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最大机遇就是“一带一路”战略,这是打开东北与东北亚合作的一扇窗户。
山西:延伸产业链条,培植新兴产业
多年来,山西省凭借丰富的煤炭和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了其能源工业的比较优势。而我国长期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促使山西能源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进而逐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煤价滑坡,山西经济遭到重创,经济呈现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煤价下跌,山西2009年的经济增速仅为5.4%,是全国唯一没有达到“保八”目标的省份。 而2014年一季度山西GDP增速仅为5.5%,比预期目标低了3.5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下滑到2.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轮影响经济整体下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产业结构的问题依旧显著。从山西、东北三省这几个排名垫底的省份来看,多数很难摆脱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占比大的局面。随着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不断被削弱,产业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近年来,外部市场对资源品的需求在下降,从整体上讲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这些省区经济形势都不太好。”陈耀表示。
两位专家认为,山西近年来疲弱的经济表现受制于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山西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多年但效果不尽理想。陈耀认为,除了其自身的问题,也与国家过度依赖山西的能源有关。比如,国家兴建大型火电厂需要依赖山西的煤。现实的局面是,山西的资源只能输出,很难就地转化。而同样依赖煤炭资源的内蒙古相对好一些,通过把煤转化成电,输电不输煤,在此基础上发展煤电铝等,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陈耀指出,“山西一煤独大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资源本身的深加工产业链条比较短,新型产业一直没有成长起来。随着对煤炭的需求减少,经济会受到很大影响。”
如何帮山西“解围”?陈耀建议,煤炭资源价格大幅下降,那么煤炭作为原料就具有了一定优势,可利用煤炭发展下游的深加工产业,煤化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精细化工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煤炭作为资源不是简单地烧掉,而要利用现代科技延长它的产业链,增加它的附加值。”另外,服务业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如旅游业。陈耀指出,山西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开发不理想,包括景点建设不完善,整体规划比较分散,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旅游业是富民的产业,合理开发有利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在新兴产业方面,尤其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陈耀特别提到了太原可依托北京在信息技术行业的成果转化,借力发展。另外,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的需求未来也会不断加大。陈耀举例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山西也可借鉴。对于以上这些多元产业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投资,以突破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的困局。
推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是各个地区发展经济的持久课题,尽管近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但应意识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时期,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新的经济形势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诸多新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生态环保一体化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从2014年一季度GDP增速看,北京为7.1%,天津为10.6%,河北是4.2%,而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9.3%和6.2%。
侯永志分析认为,虽然河北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同比2014年一季度上涨了2个百分点,但是仍未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其内在原因主要是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压力大。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占了7个。根据环保部发布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56天,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少85天,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42.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0%,高于74个城市11.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时间,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经济很难在新的较高水平上增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必须是在新的结构基础上的转移,否则,产业转移和建设生态文明相冲突。”侯永志说。构建科技含量高、绿色成分足、技术创新性强的产业,是未来河北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陈耀则指出,天津从2007年开始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在沿海地区一枝独秀。其主要是因为大飞机、大火箭和装备制造业等大项目的进驻,拉动投资较快增长。但是,天津的产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中明确自身新的定位,降低初级产品比重,发展先进制造业。
长江经济带: 促进经济互联互通,与环境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其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从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看,各省市分别为6.6%、8.4%、8.2%、8.6%、8.8%、8.5%、8.4%、10.7%、7.4%、7.2%、10.4%,除上海外,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和贵州更是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陈耀表示,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以贵州为例,贵州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速一直垫底,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贵州发展慢的问题。包括与入驻央企对接,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战略对接和规划衔接,共同推进区域内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等。例如,建设沪蓉高铁和沪昆高铁,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与长三角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推进了长江经济带与珠三角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陈耀还特别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贵州省及贵阳市更是在力求经济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并提出口号“美丽中国,多彩贵州,爽爽贵阳”,严格按照国家对贵州的定位要求寻求发展的新方向。另外,贵州借助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投身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抢占新的科技制高点,并与中关村对接,设立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推进贵阳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一带一路:开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未来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和各地区经济都将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统领下发展,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包容性强的巨大发展平台,使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陈耀表示。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各地区的发展重点和角色定位得到相应明确。侯永志认为,“一带一路”给全国各地方都带来了发展机遇,其中涉及核心区域(如新疆、福建)和节点城市(如西安、成都等)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陈耀特别建议各个省区应积极寻求对外开放主导的合作国家。他进一步举例,哈尔滨作为对俄罗斯的中心城市,除了开展同俄罗斯的管道能源合作外,中俄跨境电商的如火如荼也为哈尔滨带来发展新契机,这些方面都可能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陈耀建议吉林省对外开放可重视与韩国的对接,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产业发展程度较高,并且在语言和文化上有着先天的联系,可以考虑建立一些中韩产业园区。
陈耀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迈向中高端的水平,这两点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未来都会有明显的推动。”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与吸收外资基本持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我国对外投资将会超过吸引外资。陈耀表示,这些投资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国内相关装备的订单都会有所增加,如跨境电网建设,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借助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将我们优质、富余的产能输出去,带动国内相关优势资源的开发,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Visi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