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
  • 随着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加大了对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潜力正在被逐渐发掘。
  • 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正在改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模式。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控制,各国经济复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习惯。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治疗遗传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办公环境和城市生活。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电子商务的增长推动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战略定力

    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战略定力

    0

     

     

    作者:杨良敏

     即将告别2015,我们内心复杂,一如这个复杂的世界。
        粗略盘点这一年,悲伤事件接连上演:从年初法国《查理周刊》的巴黎总部被袭,到尼日利亚、索马里等非洲国家遭受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俄罗斯客机被恐怖分子炸毁,到巴黎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从中国公民樊京辉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杀害,到美国加州南部圣贝纳迪诺市发生枪击恐怖事件;从俄罗斯在叙利亚大规模轰炸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据点,到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引发两国交恶……还有严重的恐怖事件在伊拉克、也门时常发生,叙利亚更是持续多年内战,并遭遇极端组织的蹂躏,数以百万计的难民逃离家园,引发欧洲难民危机。
        这个世界确实不太平。恐怖主义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非传统安全威胁像漂浮在我们身边的幽灵。谁能置身事外?反恐,自然就成为彼此联系、合作的纽带。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其间掺杂了太多的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彼此利益的激烈博弈,使得反恐联盟难以真正形成,或者难以步调一致。在这种情形之下,世界格局充满更多变数,一旦恐怖分子得到喘息之机,伺机壮大或者再次偷袭,将重创我们的安全和利益。
        本来,国家因利益而彼此连接,受国际规则约束而共同维护既有秩序与自由。反恐合作就是基于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尊严。在此基础上,我们都承认彼此不同的利益诉求,各自心中的“小九九”不需避讳。如果仅从狭隘的利益出发,牺牲人类共同的安全利益而对恐怖势力采取暧昧态度或双重标准,自己一定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之一。表面上,“借力”行事或许可以牵制自己的战略对手,但面对恐怖势力的要挟,谁能一一满足?恐怕只会使它们有恃无恐甚至变本加厉。美国作为头号强国,新世纪以来经历的战争和眼下被恐怖势力“反咬”就是一个教训。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复杂的形势下,分化和对抗的加剧,是否会让和平发展的大势逆转,把世界重新分组,有的主动跟随,有的被迫站队。如此,重新回到冷战状态,世界将变得黑暗。
        回望历史,对抗之下的世界秩序,管控不好,极易演变成世界灾难,所有人群都将不得安宁,这种局面并不符合彼此利益。可以看到,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中国是一个重要变量,其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车轮会否“跑偏”。
        这不是自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在世界议程中的话语分量,地位和影响就摆在那里,这种作用力各方都能感受到——“中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就会得感冒”是一个形象比喻,当前复苏中的世界经济都冀望中国的引擎保持强劲动力;“中国不高兴,世界也得看脸色”,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共识的达成,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协调,巴黎气候大会形成重要决议,中国的努力被点赞,奥巴马总统几天内多次与习近平主席通话,沟通和协调立场,由此可窥一斑。
        但是,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软硬实力的不断进步,在一些领域领先优势的逐步建立,被美国一些人看作是对其世界主导权的竞争和威胁。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不愿其霸主地位被分享,要遏制中国的影响力。美国在重返亚太的大战略中把矛头对准中国,甚至通过介入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来制造矛盾和不安,以图影响中国的发展环境,干扰发展节奏,打断中国崛起进程,拒绝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分散和转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就说,美国积极促成TPP和TTIP,在没有吸纳所有主要经济体参与的情况下,另行确立新的规则体系,这不能不令人怀疑,是在重新“筑墙”,而不是“拆墙”。
        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在新局势的考验中增长政治智慧。
    首先,把握世界大势,全力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为战略机遇期的红利释放争取更长的时间,为追赶和超越,实现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不能轻易被一些偶发事件激怒,要不接招、不中招,避免正面冲突,使之如同“拳头打棉花”,无处着力。这对于当前积蓄力量不被过早消耗至关重要。
        其次,按照自己的既定战略,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设立,是一着大棋,不仅得到英国等老牌发达国家的支持,而且吸引了沿线绝大部分国家的参与,显示出中国的号召力、影响力,今后的进程也将考验中国的软硬实力,这盘棋要切实下好、下赢。
        第三,始终把办好国内事情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五年的重大目标和重大承诺,必须成功。这就要求在战略推进中始终扭住目标,不受外界干扰,进程不被打断,改革不断深化,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不放松,结构调整、创新引领战略不动摇,实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第四,大国崛起,需与大国责任和担当相匹配。闷声发财的时代已经过去,倡导世界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担负起一个崛起大国的责任,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胸怀和抱负,必将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认同,争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将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