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 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正在成为企业的标配。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式。
  •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在医疗、教育和工业自动化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的工作场所和通勤文化。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苗接种的推进,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服务业能否支撑“十三五”经济中高速增长?

    服务业能否支撑“十三五”经济中高速增长?

    0

    郭怀英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客观上需要服务业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伴随着钢铁、有色等重化工业的下行,第二产业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增加值增速从2011年的10.8%下降至2015年的6%,对GDP的贡献率从51.5%下降到34.2%(图1)。未来几年这部分传统工业仍将面临深度的结构调整,而新兴工业尚未对经济形成规模带动作用,导致“十三五”经济实现V型反弹的难度较大。工业增速下降的这种趋势性变化,总体上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演变规律,也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大国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
    与此相反,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增长速度持续引领三次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和GDP2.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连续14个季度实现“双超越”;占GDP的比重达到50.5%(图2),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已经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达到60.7%,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图1)。

    8
    “十三五”时期应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功能和支撑作用,保持经济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一方面为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创新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保持换挡不失速,可以为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工业转型升级留出难得的窗口期,使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把握机遇下决心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通过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建设制造业强国也是服务业大国奠定关键基础。因此,从“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大局看,客观上需要服务业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9

    “十三五”服务业每年至少能支撑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服务业能否支撑“十三五”经济中高速增长?采用服务业五大行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全产业口径数据,通过对这五大行业客观趋势及其对服务业拉动力的分析预测,我们得到:五大行业中“其他服务业”和金融业能够为服务业快速增长提供主要支撑,两大主力每年至少合力支撑服务业增长6.1个百分点,使得“十三五”服务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年服务业至少年均增长8.3%,拉动GDP 4.3个百分点;后两年服务业至少年均增长8.8%,拉动GDP 4.9个百分点(表1);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可能达到58%左右。期间只要不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服务业和工业、农业一起就能够支撑“十三五”经济实现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对五大行业的具体预测分别为:
    第一,“其他服务业”快速增长,预计每年至少支撑服务业3.5个百分点。
    从统计角度看,“其他服务业”包括了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受新业态新产业支撑,“十二五”以来“其他服务业”发展加快,2010-2014年间增加值年均增长8.3%,2015年增长9.2%,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8.3%。“十三五”产业融合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更为明显,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前三年“其他服务业”年均增长至少9%,占服务业比重为38.5%,至少拉动服务业3.5个百分点;后两年随着发展形势变得更好,增速会提高至10%左右,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9.6%,至少拉动服务业4个百分点(表1),将对服务业增长形成强有力支撑。
    第二,金融业增势强劲,预计每年支撑服务业2.6个百分点左右。
    受经济发展需求拉动和金融改革推动,“十二五”以来金融业增长势头强劲,2010-2014年间增加值年均增长9.2%,2015年大幅提高至15.9%,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6.8%。“十三五”产业发展升级对金融业需求强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存贷款规模稳定扩大,资本市场交易量大增,尽管股市波动会在短期内影响金融业增长,但不会改变金融业快速增长的长期趋势;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高速发展。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15%左右,结合其占服务业17%的份额,每年将支撑服务业增长2.55个百分点左右(表1)。

    10
    第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缓慢增长,预计每年拉动服务业1.3个百分点以上。
    受整体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传统日用品消费增长相对缓慢,高端餐饮酒店住宿收入下降,电商冲击下传统零售业表现低迷,“十二五”以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发展缓慢,2010-2014年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2015年大幅下滑至6.1%,占服务业的比重降至19.4%;2010-2014年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2015年增长6.2%,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6%。“十三五”批发零售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总体呈现降中趋稳的态势,预计前三年每年缓慢增长6%左右,占服务业比重为19%,每年拉动服务业1.14个百分点;后两年新兴业态和消费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加快,增速上升至6.5%,占服务业比重降至18%,每年约拉动服务业1.17个百分点(表1)。随着食品安全和特色化餐饮供给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五年住宿餐饮业年均增长6.5%左右,服务业比重为3.5%左右,年均拉动服务业0.23个百分点。综合两个行业,“十三五”前三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年均拉动服务业1.37个百分点,后两年拉动服务业1.40个百分点(表1)。
    第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降中趋缓,预计每年拉动服务业近0.4个百分点。
    受重化工业下行影响,占比重较大的资源性物流需求下降,“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速在波动中下降,2010-2014年间增加值年均增长7.6%,2015年增速下降至4.6%,占服务业的比重为8.9%。“十三五”受重化工业继续下行影响,工业物流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预计前三年年均增长在4.5%左右,占服务业比重为8.5%,拉动服务业增长0.38个百分点;后两年高端制造物流和互联网消费物流带动作用有所加强,总体增速维持在4.5%左右,服务业比重降至8%,每年拉动服务业约0.36个百分点(表1)。
    第五,房地产业在筑底中趋稳,预计每年拉动服务业近0.5个百分点。
    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人口结构所决定的购房人口、城镇居民住宅需求等房地产需求指标出现峰值后下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大幅下滑,“十二五”时期房地产业从高速增长转为在低位运行,2010-2014年间增加值年均增长5.8%,2015年增速降至3.8%,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2.1%。“十三五”随着政策环境放松,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步活跃,市场逐步探底回升,预计前三年年均增速在4%左右,占服务业比重12%,每年拉动服务业增长0.48个百分点;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新型城镇化继续推进,将新增一部分商务和居住用房需求,后两年增速回升至5%左右,占服务业比重11%,每年拉动服务业约0.55个百分点(表1)。

    八大高成长性产业成为引领服务业和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力

    从第二部分分析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其他服务业”和金融业,而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房地产等传统产业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升级,增长动力在减弱。在“其他服务业”和金融业两大主要支撑性产业中,又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动力性产业,能够引领服务业并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呢?
    总的看,“十三五”时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对生产生活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各类服务业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内资外资等资本的规模化进入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加快聚集,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改革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推动下,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按照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强带动性和绿色可持续四大选择标准,我们把“其他服务业”中衍生发展成的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加上现代金融业和由交通运输仓储转型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共八大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撑性产业。“十三五”时期将是这八大产业快速壮大的阶段,其增长都将超过服务业总体增速,将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初步估算,到2020年八大产业增加值总量将占到GDP的50%左右,将为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决胜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大突破、大融合、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15%左右,落后于发达国家一倍还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经济转型升级的强烈要求,科技革命的推动,不断加大的政策支持,都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科技研发、创意设计、检验检测、商务咨询、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研发、供应链管理、标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将得到培育壮大。总体预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占GDP比重在19%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性产业(表2)。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进一步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加上原有的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优势,整个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又一主动力。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将进入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保守估计,“十三五”软件信息服务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互联网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2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将占GDP比重在4%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表2)。
    旅游业。目前,旅游业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支撑的快速发展阶段,旅游已成为居民经常性的消费方式,2015年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旅游消费和投资仍将保持旺盛增长,旅游需求潜力被大大释放,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互联网成为新增长点,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下,整个旅游业由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型为主转变。预计全国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8%,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引擎和新增长点(表2)。

    11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区域的软实力,在引领时尚、形成创意、提升产业文化含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路资本加快进入,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近10年来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2%以上,电影娱乐、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增长更是超过30%。“十三五”在政策、技术、资本和市场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年轻人消费主导的电影、游戏、动漫和互联网新媒体等影视传媒产业仍将高速增长,互联网+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主流,文化服务带动文化产品制造快速发展。预计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20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引擎和新增长点(表2)。
    生命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是以生命科学技术为先导,为人类健康提供产品、治疗、管理、维持及相关服务的全产业链型产业。未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保障和商业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国内健康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刚需得以有效释放,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市场。以亚健康和慢性病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为核心,康复治疗、健康养生、医疗旅游、健身娱乐为新亮点,生命健康服务业将带动健康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十三五”健康产业消费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4%,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表2)。
    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快速到来、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失能、半失能、失智以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保守估计,到2020年在2.48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这部分刚需群体至少有5000万人。“十三五”在需求大、政策优、环境好三大机遇合力支持下,我国养老产业进入快速推进期,政策长效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刚需群体”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养老服务业将带动养老地产和养老产品业快速发展。总体预计,养老产业消费年均增长15%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3%左右,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表2)。
    现代金融业。如第二部分所分析,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行业,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的推动,金融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十三五”股票债券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完善,金融业发展重心将更多转向资本市场,专业化、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机构不断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蓬勃发展,金融业在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在做强,将对经济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功能。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20年占GDP比重近1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性产业(表2)。
    现代物流业。从发展趋势看,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逐步加强,航空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物流加快增长,民生领域消费物流需求增势强劲;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保税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将蓬勃发展。总体判断,“十三五”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物流效率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总体增长速度缓中趋稳,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2020年占GDP比重将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表2)。

    发挥服务业支撑作用所需要的保障条件和环境

    国家要在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服务业结构性改革,实施力度更大、更直接的产业政策,加大对高成长性服务业的支持和保障,着力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八大服务产业的优势和潜能。
    一是放宽准入扩大开放,引导各类资源流向高成长性服务领域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八大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和经营许可,建立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立便利的工商登记制度,打破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扩大金融、文化、航运、商务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支持地方创新自贸区政策体制,吸收全球技术、质量、研发、品牌和服务要素进驻园区,促进技术服务、金融等服务类新业态在自贸区加速集聚,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链融合发展升级。支持地方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旅游、文化、物流等领域引进来、走出去。
    二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现阶段服务领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支持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加强服务产品创新,加快形成符合消费新需求的有效供给。鼓励企业提供特色化、精细化、高品质和体验式服务产品,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化金融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资本市场配套改革,扩大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出台并落实支持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并购重组成本,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三是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部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制造业是影响服务业成长性和带动能力的重要原因。未来要以融合创新理念,深化“互联网+服务业”应用,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文化、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新业态,不断提高服务产业效率。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
    四是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市场环境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并完善金融监管,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环境。消费环境差,监管体系、监管手段落后,严重制约服务消费规模扩大。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大力整顿规范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严格查处价格欺诈等行为,着力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加快推进产权保护、信用体系、服务标准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创新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监管模式。
    五是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投融资保障力度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八大服务行业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向八大服务行业项目倾斜。注重对八大服务业提供涵盖金融一揽子、全方位的支持。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尝试以PPP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大项目。鼓励各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完善服务业领域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