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社交媒体的算法透明度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
  • 在线健身课程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苗接种的推进,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生物技术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流行,健身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流程。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化解海外农业投资的国际舆论困境

    化解海外农业投资的国际舆论困境

    0

     

    陈秧分 李先德

    10

    海外农业投资是配置全球农业资源,掌控全球农产品供应网络,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综合实力上升,中国海外农业投资规模已于2013年首次超过农业引进外资规模。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且多项投资协定已经签署或正在磋商的战略背景下,预计中国海外农业投资规模将继续加速增长。中国海外农业投资给全球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但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定质疑,甚至被贴以“双刃剑”“新殖民主义”等标签,认为中国依靠国际社会来养活自己、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土地、中国企业重视利润而忽视责任等。这种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给海外农业投资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中国国际声誉与海外农业投资的效果,对此需要引起重视。

    国际社会指责与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1. 中国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连续十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农业与农村发展,粮食连年增产并于2015年达到了6.21亿吨的历史高位。中国用占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1/5的人口,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展望未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国将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中国与其他农业投资国没有本质区别

    根据全球土地矩阵网络数据,2000年-2015年中国海外土地投资项目数量、面积分别位居全球第3名、第6名;中国61.0%的海外土地投资项目位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并非饱受争议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临近是决定各国项目分布的重要因素;中国43.4%的项目与谷物直接相关,全球为49.1%;中国项目所在国的透明度指数的加权平均值为27.67(因主要投资国老挝、柬埔寨的透明度指数偏低),全球项目为32.78,不存在透明度指数越低、接受全球或中国项目数量越多的规律。中国在海外土地投资规模、区域、用途等方面与其他国家没有本质区别。

    3. 中国海外农业投资促进了当地发展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农业推动的GDP 增长对减贫的成效至少两倍于其他领域促成的减贫成效。据粮农组织预测,为了满足93个发展中国家在2050年的预计农产品需求,每年平均需要2090亿美元的投资,由于大部分中低收入国家的农业投资能力十分有限,需要依赖海外农业投资来满足本国发展需求。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发达国家与价值链低端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中国的资金投入、农业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经验,非常吻合当地的发展需求,例如,《耶鲁全球化》报道,中国对非洲的农业研究中心投入巨资,大大提高了稻米和其他农作物产量,缓解了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受国际社会误解原因

    1. 全球缺乏权威的海外农业投资数据

    尽管联合国贸发会议、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都发布了关于海外农业(土地)投资的相关数据,但受项目交易不透明、数据公布滞后、项目性质变化、样本选择偏差、交易登记系统缺失等因素影响,目前没有关于各国海外农业(土地)交易精准的、公认的统计资料,即便这些国际机构公布的投资规模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研究都证实了媒体报道甚至学术研究均是基于未经证实的二手资料,以讹传讹、夸大其词现象较为严重。美国华盛顿·霍普金斯大学布罗蒂加姆教授通过实地调研,在其著作《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中指出,有关中国在非洲农村获取大规模土地、中国政府支持推动土地攫取、中国在非洲投资土地以提供本国粮食、中国农民计划大规模移居非洲等常见报道均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2. 各国对中国崛起与食物安全的担忧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快速上升,一些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海外农业投资是在中国崛起以及国家大力推进农业“走出去”的背景下开展的,很容易招致各方联想,认为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受到政府直接指导,获得相关支持。国有企业作为海外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中国近年来粮食进口规模快速增加,进一步加重了国际社会关切。加之国外政治目的需要、西方媒体对中企的偏见、中西政治体制不一,中国海外农业投资更容易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更容易成为西方“敲打中国”的话语支点,导致中国被扭曲、夸大的海外农业投资形象。

    3. 海外农业投资本身具有较高敏感性

    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农地是农民生计的主要来源。海外农业投资尤其是土地投资直接影响农民权益,容易带来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问题,加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法律机制不健全,海外农业投资尤其是土地投资容易引发当地社区焦虑,也最容易挑动各方情绪,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4. 中资企业较缺乏海外农业投资经验

    相比发达国家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海外投资经验,中国企业的海外农业投资经验远显不足。据《中国农业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识别与评估》报告,企业普遍认为政治稳定性是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是融资、市场环境和劳资关系,最后才是环境保护标准、社会舆论等因素。而从近年投资实践看,土地风险、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是中资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中国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偏弱。此外,正如《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所揭示的,很多中国投资者仍采取与国内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投资方式,注重维护与当地政府官员的关系,疏于与当地社区、民间社会的沟通交流,容易引发偏见与抵触。

    改善中国海外农业投资舆论环境的建议

    1. 持续稳定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国际舆论批评中国海外农业投资的重要话语支点,是中国需要依靠世界来养活自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中国海外农业投资需要以持续稳定地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为前提,继续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农抓粮”等战略举措,切实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持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通过现实的发展成就来有效反击舆论的不实指控。

    2. 融入全球语境并引导国际话语权

    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国海外农业投资应该更加注重在全球语境下采取切实行动,发出中国声音,传达中方价值,消除外界偏见,促成共同关切。在战略层面,国家农业对外合作规划等重大政策决策应主动对接联合国《后2015发展议程》等国际文书,并借力粮农组织、G20等多边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制定国际农业投资领域相关规则,掌握全球农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在战术层面,宣传应用《国家粮食安全范围内土地、渔业及森林权属负责任治理自愿准则》《促进农业和粮食系统负责任投资原则》等全球农业投资与粮食安全治理规则,积极寻求国际社会、中方与东道国的利益交汇点,营造符合全球语境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3. 加强国家海外农业投资管控能力

    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谋划,需要信息、贷款、保险、税收等诸多服务的协力支持。在营造海外农业投资支持体系的同时,需要切实加强以下方面能力建设,推动化解海外农业投资舆论压力:第一,改变海外农业投资信息多部门管理现状,促进相关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与获取支持服务相挂钩的核准备案机制,保障海外农业投资企业的信息备案积极性与备案率,实时掌握海外农业投资动态,知己方能知彼;第二,建立绩效导向的海外农业投资支持机制,引导企业采取公平、包容和共赢的投资模式;第三,切实发挥民间社会、商务团体和驻外机构在沟通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淡化中国政府直接干预印象,中国美国商会自1998年起连续发布中国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以影响双方决策(例如,《2016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认为中国政府需要继续采取措施让在华企业感到受欢迎,使中国继续成为首选的投资目的地),即是典型案例。

    4. 引导企业改善海外农业投资行为

    企业是海外农业投资的执行主体,其投资行为直接影响国际社会认知。建议中方企业特别重视投资之前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做好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尽量确保投资项目的成功可能性与合理性。事中注意采取公平、包容和共赢的投资模式,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投资等多种方式降低项目的敏感性与项目风险;事后重视信息披露与合理宣传。在各个环节均应扩大全球视野,主动对接东道国国家利益与发展战略;注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贯彻至各个环节;切实加强与民间组织、当地社区的有效沟通,展示中国海外农业投资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户生计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扭转西方媒体对中国企业的妖魔化宣传,树立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本文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引导计划前沿探索专项《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外农业投资演变规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Visits: 1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