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敏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运行半年报,不仅增速超出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期,而且内涵的变化为确立稳中向好的趋势判断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充满暖意,这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看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二是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从“稳”的角度看,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国际收支改善等指标显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明显增强。其中,6.9%的增速是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连续8个季度稳定保持在6.7%-6.9%的区间内。
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是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市场人士讨论很多的话题。长期习惯于两位数高增长,突然之间连7%的增长都难以见到,自然有些不适应,尤其担心增速下来之后就业受到冲击,财政收入减少而难以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进展。国际上同样担忧中国这个“发动机”失速,会带来世界经济的长期低迷。国际社会在G20等重要经济治理平台上讨论的议题都绕不开“稳增长”,“中国方案”受到重视。
中国经济在新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不易,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仍相当抢眼。其“稳”的表现给世界经济带来希望。就在半年报公布之前,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而从宏观数据的表现来说,增强了这种关联。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增长15.0%,进口增长25.7%,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增长势头强劲。嵌入中国经济发展的链条,响应中国宏大倡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一起发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可期。
从“好”的角度,不仅是中高增速来之不易,而且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高,动力、活力在增强。
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54.1%。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电商尤其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46.4%、63.1%、60.8%,开辟了农村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新渠道。同时,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2%和32.2%。
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质量和效益也进一步提高,不仅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22.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3个百分点,而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比同期GDP增速快出0.4个百分点。而在财政方面,虽然减税降费的力度大,但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
这些“好”的表现,离不开经济动能的增强和市场活力的迸发。今年以来,新主体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成长,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壮大。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约1.6万家,“双创”成效明显,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表现活跃,小微工业企业的景气指数达到96.5%,创下两年来新高。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此外,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都在回升。
当然,在经济暖意中,市场冷热不均。仅从投资来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6%,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在这个数据包中,有“两个下降”值得注意。一是东北地区投资同比下降9.5%,二是港澳台商投资同比下降4.7%,降幅比1-5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5468亿元,下降4%,降幅比1-5月份扩大2.7个百分点。而且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利用外资下降13.7%,降幅比1-5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
稳中向好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宏观调控的精细化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着眼于经济提质增效,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不搞大水“漫灌”而采取针对性的“喷灌”“滴灌”,是这届政府始终坚持的调控思路,尽管见效稍慢,还会出现暂时困难,但是从长远看更利于经济增长,潜力一旦释放就会更持久。这需要定力,不为困难所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基于经济发展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而采取的新策略,“三去一降一补”,促进了供求关系的改善,为新动能的培育与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则使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民间投资开始回升,这验证了“减就是加”的理念,如同政府大力减税降费不但没有让财政减收反而加快增长,这是给市场“松绑”、“加油”获得的回报。我们看到,凡改革有力、落实到位的地区和领域,就会呈现良好局面,相反则会带来市场主体的减产、减投乃至逃离。东北地区投资大幅下降,正需要改革加码,在营商环境改善上下功夫。
外资的下降同样需要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跟上全球科技进步步伐,都要继续利用好外资,并要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是向外资传达明确信息。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并始终相信改革是调节经济冷暖的有效工具。如此,改革不停步,中国经济方可保持生机与活力。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