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和改革需求。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习惯。
  • 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控制,各国经济复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教育改革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
  • 网络安全的挑战促使全球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科技创新正在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竞技成为全球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形式。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创新是新时代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创新是新时代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0

    林泽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报告特意凸显中小企业创新,可见中小企业创新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中小企业如何创造并捕捉“创新红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新时代“创新泛在”的“创新红利”

    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新时代新矛盾的明确, 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提供高品质、高品味、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要求产品和服务提供方——企业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既可能是产业、技术、工艺、流程、外观层面的,也可能是管理、商业模式、业态、组织层面的,关键是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需要变化所致,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必需的。我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过度地支付了诸如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环境红利等,透支这些红利的粗放型高速发展势必带来了很多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未来中国除了巨大消费市场能动性带来的市场红利,由投资知识产生的人力资本红利,以及我国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谋划能力、战略实施能力带来的战略红利外,已经出现、并且极为重要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红利”。可以说,新时代,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灵魂,创新应该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创新泛在”,激发了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灵感,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冲动。紧贴人民生活、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要看到,新时代是个创造并获取“创新红利”的时代, 新时代为企业坚守实体经济、提高供给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空间和新的机遇。

    新时代中小企业创新的规律和特点

    科学分析中小企业创新规律和特点是有针对性引导中小企业创新的前提。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有以下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一是中小企业创新创造着大量的正外部性。据统计,民营企业(9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看来中小企业创新在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创新由于缺乏富有针对性的持续支持,大都会“夭折”在创新路途中。具体而言,当前中小企业创新普遍面临“钱难借、才难招、政策难享受、产权难保护和市场难开拓”等“五难”问题。如果从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外因素来看,在外在因素方面,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不少,但落实不到位,大部分企业缺乏政策获得感;有些政策不太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需要;持续支持企业创新的资金、人才、公共服务等力量投入不够,大部分企业难以享受到相关支持。在内在因素方面,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担心风险而不愿或不敢创新;为了保住现有市场,努力降低成本,寻求企业效率而不是寻求竞争力,致使企业缺乏美国创新管理专家理查德·福斯特所说的“进攻者优势”。

    二是中小企业创新回报的“极限”状态会频繁出现。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条右上角和左下角同时拉伸的“s曲线”。就是说,企业起初投入创新所获得的绩效是很少的,只有持续投入,当关键知识摸索出来时,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获得较大收益,但当继续投入研发这种产品或流程时,技术进步会越来越困难并且代价高昂,进入任何创新产品和服务可实现的市场价值都可能存在的“极限”状态。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破解创新收益的“极限”状态,确保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新时代,由于人的需求品质不断提升和个性化消费、人性化体验不断变化,尤其需要不断创新。这对任何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必须遵循的一般性规律。只是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财力等创新投入有限,大都限于外观、流程、体验等“浅层型创新”,难以延滞创新回报“极限”状态的快速到来,只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让一个创新产品回报的“极限”状态到来之时,又推出新的创新产品,不断赢得市场,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连续性创新。据中国企业寿命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 年。这一调查结果与国际上关于创新能力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看来企业寿命与创新能力是高度相关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很多中小企业正是由于不能持续创新而导致企业寿命较短。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谢德荪(Edison Tse) 在《重新定义创新》一书中提出, 企业为适应不同发展环境、与“动态战略理论”相结合主要存在三种创新模式,即:“始创新”“流创新”“源创新”。他认为,应对过去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主要以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及五力模型为代表的“静态战略理论”作依据,主要关心公司的竞争能力建设。但是, 在信息时代,企业需要全新的“动态战略理论”,或者叫“动态生态系统理论”。这个理论必须根植于不确定而且常有变动的市场实际, 重点不在原有的市场竞争,而是随着信息的增加,有效地组合各种资源,创造新价值,这会吸引更多参与者加入,从而形成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始创新,也就是科学创新,是指有关自然规律的新发现, 包括新科学理论、新产品及新科技。一般中小企业很少开展“始创新”。应用“始创新”来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分为“流创新”和“源创新”两大类。“流创新”,类似于“连续性创新”,是用始创新来改进现有产品,或者找出互补性产品、降低成本的新生产流程及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能改善现有价值链的创新活动。流创新的思维是围绕产品的功能、外观、成本、定价、渠道、供应链等,着重占领现有市场。“源创新”,类似于“破坏性创新”,是指通过一种新的理念来推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有新价值的活动,这种新理念很多时候是被新产品或新科技(始创新)所激发,但也可能是源于生活上的某种欲望,通过新的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来满足这一欲望,是全新的开始,从无至有。源创新的思维是围绕人——源创新理念价值的受益者,以及这一理念价值的实现者,重点是开拓新市场。从目前中小企业创新现状来看,大多从事“流创新”,而不是“源创新”, 更不是“始创新”。但在理查德·福斯特教授看来,正是由于企业缺乏“源创新”,在创新回报“极限” 状态到来时出现技术断层期,容易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这正是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现状。

    四是新时代中小企业重视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新时代,最大的市场就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因此,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可喜的是广大中小企业看到了创新的重要,并且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专利等。根据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对6594家企业的调查, 在拥有发明专利数方面,70.03%的企业发明专利数在2个以下,19.05% 的企业发明专利数在2-5个,仅有10.92%的企业发明专利数在5 个以上(图1)。东部和中部分别有11.66%16.79%的企业发明专利数超过5个,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的5.56%5.75%

    在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方面,13.97%的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达到3%-5%16.64%的企业占比达到2%-3%,但仍有25.64%的企业没有研发费用投入(图2)。

    中部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最大,12.49% 的中部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达到5%-8%,西部和东北地区研发投入滞后,33.62%的西部企业和47.15%的东北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图3)。第一、二产业和多元化经营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相对较强,第三产业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相对较弱。

    新时代中小企业创新的应对之策

    新时代,视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们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是新时代中小企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应对。

    一要营造氛围引导人人成为“创新者”。中小企业要看到新时代是个“创新泛在”的时代,是个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的时代,是个靠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法治而摒弃靠关系、资源和胆子发展的时代,是个获取“创新红利”的时代。创新,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企业的创新实践表明,“创新泛在”的新时代,企业怎么理解创新,决定着企业怎么去创新,企业员工人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指出,大多数创新并不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的,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因此,新时代,中小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创新,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采取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式,才能实现新时代的新发展。

    二要关注人民需求开展“多方面”创新。新时代的创新,在形式层面一定是创新泛化,关键不是产品,而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愿望; 不能使企业得到净效益的创新活动都是浪费;高科技不一定能变成创新经济,而创新经济可以在没有科技的情况下做出。因此,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小企业的创新应该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既可以组织团队创新,也可以鼓励个人创新;既可以是核心技术、工艺流程攻关,也可以是产品形状、服务体验的创新;既可以是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创新,也可以是“激活人”的管理方式调整。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普遍应用,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变革的时代,这一切都是可以变为现实的,关键是中小企业一定要时刻关注市场、技术、商业模式、管理趋势和人民的需求变化,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并付诸实施。

    三要应用数据推动“融合创新”。新时代的创新,在方向层面一定是融合创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并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形成新型的产业和商业创新模式,有效降低创新门槛,带来更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推动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简单数字化到基于技术组合创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种巨大转变已是大势所趋,迫使企业重新审视经营方式。这场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方式,对企业至少会产生四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客户期望、产品优化、协作创新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但要旨始终如一,即:企业领导者和高管需要理解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运营团队的固定假设,坚定、持续地推动创新。

    四要根据中小企业创新实际开展差异性政策引导。企业是创新主体,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但在宏观层面,中小企业创新离不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分类引导。一方面,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创新泛在”,不断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产权保护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泛化”,确保中小企业的创新收益。另一方面,根据不同规模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差异,鼓励创新能力较强的较大规模企业参与“始创新”,持续投入,不断获取“源创新”收益;引导更多中小微企业开展“流创新”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适时开展“源创新”,追求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为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