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控制,各国经济复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生物技术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 在线健身和健康应用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加速。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社交媒体的算法调整引发了公众对隐私保护的担忧。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个人数据保护方面。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复苏。
  • 远程工作已成为许多行业新的常态,改变着职场文化。
  •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路径(上) ——基于自组织视角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路径(上) ——基于自组织视角

    0

    张 力 李 鑫 王文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和进一步优化自身功能,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做好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

    农村社会的自组织特点

    自组织是一个系统内部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的治理模式,有别于建基在交易关系上的市场治理,以及建基在自上而下、来自外部权力关系的层级治理,是一种建立在包括情感性、认同性关系以及共同志业基础上的治理模式。因内部合作需要,人们协商出合作规范,形成自治理机制, 从而维持系统长期秩序。自组织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社群网络中成员的互动,牵涉成员的关系特征与关系运作,以及此过程中资源与权力的交换与互赖; 二是自组织团体的网络结构,牵涉成员的组成、动员的过程、社会网的结构以及边界等。具体到中国农村社会,其自组织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形成并发展了以“ 固定关系”为基础的治理模式。金观涛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认为,中国社会呈现超稳定结构,表现为官僚政治和民间乡绅政治构成的“官绅政治”与儒家意识形态以及自耕农经济呈现出高度自耦合一体化结构, 这种结构表现出两个特征,即一方面随着土地兼并造成社会无组织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引发社会崩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崩溃,无组织力量被消灭,社会组织可呈现自我修复。费孝通认为,中国乡村社会是熟人间的社会,社会中的关系呈现“差序格局”,即与他人发生关系时,以自己为中心,如波纹一圈一圈向外层推出,代表着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社会圈子因为中心势力的变化而改变。换句话说,乡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而发散出去的一系列社会关系, 社会本身并没有对人们的权力和义务加以规定,人们依靠舆论的力量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形成自觉监督机制。翟学伟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人的关系原理,一是关系的长久性,二是无选择性。前者是探讨中国人行为模式的基础,造成了对做人原则的强调,个体要试图把自己摆放到固定的关系中,而不能我行我素;后者使人们交往中的理性受到限制,感情因素获得增长。长久性而无选择的交往模式不可能产生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可见,农村社会形成并发展了一个以“固定关系”或“不平等关系”为基础的,与外部系统既相互交流、又相对独立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较市场治理模式更紧密,较层级治理模式更松散。

    2.普遍存在的能人现象。就农村社会而言,能人即比普通村民拥有更多知识、经验、声望或关系资源,在村内影响力较大的成员。这些成员最初表现为家族或村庄中有辈分、德行、声望且谙熟当地社会规约的人,能人种类和人数都较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又增加了政治能人、经济能人和社会能人等,能人种类和人数逐渐增加。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这种变化也就越显著。这些能人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群体”的作用,是制度选择和制度变革的决定者,张曙光称之为“制度决定者”,对应的,其他社会成员称为“制度接受者”。农村社会的发展,往往由这些“关键群体”的个别成本和个别收益所决定,而不是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这些个别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往往是一致的。华西村等典型村庄的发展历程都体现了“能人”在引领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一致的情形如个别村庄存在的“贿选”“村霸”等现象。严格说,“贿选的人”和“村霸”算不得“能人”,“能人”之所以“能”,不只是因为其自身某一方面能力强,更是因为其能够为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换句话说,在农村社会网中,其他社会成员通过“能人”能够获得更多利益。更进一步说,“能人”在农村社会网中也要遵循“无选择性”。

    3.社会成员是有限理性的。所谓理性,从博弈论的视角看,即在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中,选择能产生较合乎自己偏好的结果的方法, 或者试图使自己的预期效用最大化;而所谓有限,是指社会成员能力的有限性和生活环境的特定性。这是决定农村社会自组织特点的最根本原因。一般来说,“能人”的理性选择水平较其他社会成员更高,选择范围较其他社会成员更广。此时,其他社会成员在“是否追随能人”的选择中选择“追随” 往往获得更高的预期效用。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固定关系,使这种预期更具可信性,进而保证了“能人”个别成本、个别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的一致性。在选择的过程中,“能人”范围的扩展和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其他社会成员选择的数量和理性选择的水平。以近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情况为例,相关研究表明,农村社会成员的参保广度显著提升,但参保深度并无显著变化, 进而得出了社会动员必须符合农村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基本结论。

    4.选择的多元化趋势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种形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的极大丰富,农村社会成员尤其是“能人”的选择趋于多元化。“能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形态。在选择既定的情况下,“能人”将带领其他社会成员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而当选择足够多时,一部分“能人”将脱离农村进入城市,其选择超出了剩余社会成员的选择范围, 此时,若没有新的“能人”补位, 所在农村将很有可能失去发展的方向;若有新的“能人”补位,所在农村也将沿着新的方向发展。现实中存在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能人”流失问题。进一步说,农村社会网的边界问题,是由“能人”的选择决定的。“能人”愿不愿意“反哺”农村, “能人”的选择在不在其他社会成员的选择范围内,决定了“能人” 在农村社会网中的位置以及社会网的边界。

    5.农业、农村、农民比较优势不断削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治理模式和层级治理模式对农村“固定关系”模式的侵蚀,农业、农村、农民的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农村社会成员如果不能提供多元化的供给,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供给多元化的社会。这也是农村“能人” 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周沛对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的比较研究也表明,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其动力在发展乡村工业,单一的传统农业无法推动农村社区迈入现代化。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现和重构比较优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张利庠总结了八种新农村发展模式:工业企业带动型,如华西村;特色产业带动型,如云南省呈贡县;畜牧养殖带动型,如山东省梁锥村;休闲产业带动型,如各地兴起的“农家乐”;商贸流通带动型,如上海市闵行区九星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如周庄;合作组织带动型,如山东省前屯村;劳务经济带动型,如河南省太平村。这些实践探索,都建立在发现和重构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从行政建制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指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组织。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及其所属的党组织、乡镇机关党组织以及乡镇党委所属的其他党组织,其主体是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

    党历来重视基层组织建设。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使党形成了比国民党更突出的组织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都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5年,习近平同志调研贵州期间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同年,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是坚持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内在要求。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功能,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村级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敢于负责、主动作为,促进村级其他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此外,《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六项职责任务:一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级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 的决议;二是讨论决定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是领导本地区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四是加强自身建设;五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对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六是做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可以看出,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功能,即加强对村级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二是政治引领功能,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三是服务群众功能,即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1.领导功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功能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其内在属性。换句话说,领导功能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领导功能自然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题中之义。

    历史和现实也是如此,自农村基层党组织诞生之日起,便改变了和改变着中国农村的社会网本身。建党初期,党便鲜明地提出要“成为群众的核心”;革命战争时期,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村社会成员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和平建设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村社会成员开展了土地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存在,农村社会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能人组织”,这个“能人组织”优化了农村“固定关系”治理模式,使“能人”除了依靠自身的能力,还可以依靠党;使其他社会成员不再仅仅跟随“能人”,而是更多地跟党走。更重要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本身成为决定农村制度变革与发展的“关键组织”,同时肩负着为农村社会成员谋取福利的重任。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 农村社会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农村社会网建立了新的关系网。如村民委员会成为每一个农村社会成员表达诉求、行使民主权利的组织;乡镇妇女联合会和农村妇女代表会成为农村妇女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组织。这些新的关系网与原有关系网相互连接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特有的关系网体系。当然,领导功能的发挥也有其自身边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其他农村基层组织,不代表替它们做决定和决策; 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宗族事务、邻里关系等,仍然需要按照农村固有社会网进行处理。

    此外,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重构农村社会网的同时,多元化思潮也不断涌入农村社会,思想多元化、行动无序化等问题紧随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如果不能发挥好领导功能,很多问题将会借助农村特有的“固定关系”治理模式得以放大。陈永刚对村民自治异化现象的研究发现,某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群众工作不力,软弱涣散, 致使民主选举中出现了假民主、“反民主”倾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向模糊、职责不清,致使村民自治配套制度与运行机制严重缺失,导致自治主体异化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不当,致使村治结构“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实效性,致使村干部异化。这些问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2.政治引领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源自无产阶级政党属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这些指导思想的宣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政治引领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是政治引领功能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党历来重视“三农” 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分别于1982年至1986年连续5 年,2004年至今连续14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具体说来,主要包括突破僵化体制、实施联产承包制、扩大市场调节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这些具体部署,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工作方向。

    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桥梁和纽带,改变了过去“皇权不下县,县下行自治”的状况,使农村社会网增加了与外界、特别是政权的相互交流。在“固定关系”治理模式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符合农村实际的举措,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才能实现政策落地,进而坚定农村社会成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否则, 不仅会逐渐降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人组织”属性,还会伴随着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农民负担不降反增、贫富差距扩大、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实现政治引领功能的能力和水平。

    3.服务群众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功能是由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党章规定,“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一功能既是对政治引领功能的延伸,又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巩固自身“能人组织”地位的关键。

    说服务群众功能是政治引领功能的延伸,是因为政治引领功能更关注中长期收益和政治性,而服务群众功能更关注当前收益和服务性。如前所述,农村社会网中的关系,具有长久性的属性,这就为政治引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农村社会成员是有限理性的,虽然他们关注中长期收益, 但也同样会衡量预期收益,而服务群众功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中长期收益的可信性,进而实现政治引领功能的向外延伸。

    说服务群众功能是巩固“能人组织”地位的关键,是因为它能够直接提升预期收益的可信性。如前所述,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结合农村实际,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具体到农村社会网,就是满足农村社会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供必要的激励。

    服务群众功能的实施,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不适应从管理职能到服务职能的转变, 面临由“被动执行上级政策”到“主动解决群众问题”转变的困难,有的还没有理顺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放在农村“固定关系”的治理模式中去解决。

    作者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财经大学

    Visits: 8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