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商业模式。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知识共享和教育公平开辟了新道路。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智能家居设备使日常生活更加便捷,推动了居住环境的智能化。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新的社会需求。
  • 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疾病预防和治疗带来新机遇。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引领家庭生活向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教育改革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吸引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注意。
  •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
  • 电子商务的增长正在改变全球零售业的格局。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学习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 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点认识

    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几点认识

    0

     

    马名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也是跨越两大关口的关键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发展全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是解决经济体系内在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经济增长同生态环境不平衡、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衡等。总的来看,我国经济体系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还不强, 循环不畅问题突出,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短板。因此,要优化经济体系内在关系,保持经济体系内在平衡,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循环畅通、运行高效、调节有力”的经济体系。

    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从追赶向前沿迈进的过程,充分发挥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我国科技实力上台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向前沿迈进提供坚实的科学技术支撑。包括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投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掌握核心技术和主动权,形成更多的先发优势和引领型优势。二是提高创新效率,建立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创新体系。我国研发投入规模世界第二,研发强度已经超过欧盟15 国平均水平。研发投入要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其中,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高是关键。这需要推进政府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实现科研体系和创新体系现代化。三是建立与新技术和产业变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四是完善创新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这需要完善让创新者获益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市场机制与产权保护制度,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创新者集聚。

    深化改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了今后发展和改革的总体思路、方向和重点,今后五年是让改革全面落地的关键时期。

    首先,要推行精细化改革,更加聚焦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和“牛鼻子”问题。中央提出,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尚未落地或落实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大之后要继续做实。过去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四梁八柱式的改革框架基本确立,下一步要重点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的落地。改革开放40 年的经验表明,让改革落地需要有“工匠精神”,尤其是一些具体问题,恰恰是阻碍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例如,事业单位改革历经多轮, 但符合科研规律的科研机构法人制度仍未建立,现行科研院所管理制度难以支撑大科学研究和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的需要。这种基础性、根本性的体制机制问题必须抓紧突破。

    其次,要对五年来的改革进展、成效、经验和问题认真总结, 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创新驱动相关改革方面,过去五年有不少进展,也有不少难题要继续破解。例如,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 以解决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科技计划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在组织层面上基本实现,企业和社会参与度也有所提高,但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还没有真正到位。在科研经费使用和促进成果转化方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但科研成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成果转化规律不适应等问题还有待破解。在支持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宽容审慎监管进步明显,但过度干预技术和产业发展,以行政力量干预创新要素和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普惠性政策采用更多,企业受惠面拓宽,但企业税费负担偏重、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等老问题尚未根本缓解。在地方创新改革探索方面,一些地方探索力度较大,取得了不少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但一些深层次改革探索受到现有法律法规和地方权限的制约。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行政审批权下放和取消的数量大幅增加,但一些领域也出现该管的放掉了,以及变相审批等新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部部长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