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逐步探索疫情后的新生活方式。
  •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提出新要求。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加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新的社会需求。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来源和营养价值。
  • 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紧迫问题。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正在加强应对措施。
  • 关于质量提升与增强经济质量优势的思考

    关于质量提升与增强经济质量优势的思考

    0

    付文飙 赵陕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201795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更加注重以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打造经济增长的质量优势,是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

    研究经济质量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 对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质量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密切相关

    什么是质量?《辞海》中对“质量”的解释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根据此定义,经济质量可以简单概括为: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经济质量是多个质量增长的统一,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产品质量只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之一,但是产品质量对促进经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邓小平曾强调说:“抓经济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抓质量,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并把质量第一作为重大的政策,包括品种、规格在内。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

    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效益提高。提高产品质量能够减少浪费、节约成本,能够提高附加值、增加利润。二是增强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极大地影响国际市场的开拓,各国产出的质量直接决定该国国际竞争力。三是促进技术进步。质量升级能够缩短某些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促进新产品研发,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 可以增加产品寿命, 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环境和气候改善。五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好的产品质量,能够创造出新需求,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提振消费。不好的产品质量,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支出。产品质量水平持续下降,会带来市场的萎缩甚至消失。六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就会增长,就会有较好的市场回报, 员工就能够获得较高的报酬,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从学术研究层面看。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者们只着重研究了数量增长一个方面,但对“经济质量”这一深刻命题却较少关注。正如亚诺什·科尔奈指出:“翻阅一下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浩瀚文献,我们发现,到处都在用宽泛的数量指标来描述增长过程,而发展过程中的质量方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国际上最早关注经济质量问题的前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认为:区别于以往经济增长概念中生产资源和生产量的增长,增长质量应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升、消费品消费效果的增长”。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从数量转向质量,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研究经济质量问题,认为经济质量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现象,其基础是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质量离不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如武汉大学程虹、李丹丹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就是构成国民经济的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总和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经济增长的目标应主要聚焦于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增长。

    从企业实践层面看。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经济回报非常明显。美国质量学会首席执行官威廉姆·特洛伊在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上公开的调研数据显示:47%的企业通过质量提升实现了企业净利润的提高,其中8%的企业甚至实现了净利润10%以上的提升。有45%的成熟质量组织通过提升质量,实现了顾客再次购买率的提高。现在企业花在质量提升方面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62%的企业高管支持质量提升项目。

    增强经济质量优势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

    供给和需求都可能成为制约经济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但从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看,供给体系的数量和增速已经不再是制约我国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的主导因素, 主要矛盾在供给体系质量。“僵尸企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从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 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这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不二法门。先后从“劣质品”浴火重生,进化成高质量象征的“德国制造”“日本制造”,是国家竞争力形成的经典案例。从新一轮科技革命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既为我国产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奠定了基础,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

    从形成供给质量优势的角度看,根据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我们认为,创新、质量、品牌、管理、文化、质量基础设施等都是形成经济质量优势的来源,可以从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面着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企业层面。质量创新、质量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是显著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质量创新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产品销售、扩大市场规模的有力武器;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产品生产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及售后服务水平;品牌是能够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信誉的凝结。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受尊敬的国货品牌开始涌现,其中一些不仅在中国和其他地方追赶上了更知名的外国对手,甚至已开始超越它们,迎来一股消费者态度的革命。据麦肯锡咨询公司2016年发布的报告,假如质量和价格同等,62%的中国消费者现在更青睐国产品牌。而在2011年前,这个比例远远不到一半。据美国Forbes杂志网站报道,2011年,中国售出的智能手机中70%都来自三大外国品牌:诺基亚、三星和苹果。而到2016年,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7个都是中国品牌。其中,华为现在不仅是中国头号手机品牌, 还是欧洲第二、全球第三大品牌。

    —— 行业层面。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品标准、市场规模和占有率都是形成质量优势的来源。如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不断显现。我国云计算和金融系统运算实力的迸发,让我国引领移动支付新时代。我国强大的移动通信能力和精准的卫星定位系统成就了共享单车的成功。从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看,据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20182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中国占“第一”的产品数量从2005年的958种上升到2016年的1693种,增长76.7%。排名前五的国家是中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其排名顺序十年来基本没有改变,但从增长趋势看,只有中国“第一”产品数量逐年上升,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第一”产品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 国家层面。国家战略、质量文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显著增强质量优势的来源。如“美国创新战略”、德国“工业4.0”、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 都把质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全力打造国家质量形象。德国“隐形冠军”享誉世界,靠的是代代相传的“鬼之艺、匠之气”的工匠精神, 以及关心员工的企业文化。《美国创新战略》提出要优先发展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九大领域,其中包括“精准医学”等计量技术。美国等许多国家为增强经济发展优势,持续加大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研发力度,就是为了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和国际话语权。美国通过大力研发前沿科学领域的标准物质带来巨大收益, 比如,仅为生产诊断试剂盒提供的溯源技术服务,就确保了美国在欧盟市场高达42亿欧元的份额。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要以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中心任务

    适应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当前,商品和服务质量不适应国内外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明显的短板。不经历一场深刻的质量变革,高质量发展便难以实现。不断提供更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既能持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改善、丰富人民生活,又能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反过来催生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促进,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因此,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在各行各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制造和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提升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能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构筑质量优势的根本。要加强各级政府与行业、企业质量技术体系的融合发展,形成泛在协同、准确统一、可靠高效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及时、准确、完备的服务和支撑。

    二是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生产工具体现生产力水平,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现质量控制水平。要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示范推广。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打造中国质量品牌。质量和品牌是有机统一体,质量提档升级,构筑质量优势,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品牌上。要加强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大品牌保护力度。要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四是强化质量创新能力建设。质量创新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一样,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完善政策制度,倡导优质优价, 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优化设计, 提高产品扩展性、耐久性、舒适性等质量特性。鼓励以用户为中心的微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激发消费潜能。

    作者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