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数字化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流行,健身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恢复和增长的关键策略。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转型压力。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商业模式。
  •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企业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依赖。
  •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
  • 如何开好会议

    如何开好会议

    0

    陈彩虹,高级经济师,长期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出版有《现代货币论丛》《钱说——货币金融学漫话》《经济学的视界》《世界大转折》等10多部著作、文集。

    现在我们来谈谈“ 治理会议” 问题。所谓治理会议, 就是将会议作为治理对象,解决如何开好会的问题。应当说,实践中大量的公司都没有将会议作为治理对象予以认真对待,有些公司偶尔对一两次会议不满意而做的改进,并没有普遍性的借鉴价值。因此,这个问题提出本身, 就具有重要的治理意义。

    鉴于公司治理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议,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相对正式的、有基本规则要求的会议, 如董事会、管理层办公会、经营分析会和重大事项的讨论会等。从会议一般的流程来看,会前材料的准备、会上的讨论和决定、会后的会议纪要整理等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谈及治理会议,不能只就开会那段时间来论道,前后关联的事项,都是治理的内容。

    观察表明,整个会议的流程中,几个颇为普遍的公司会议现象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有些会议材料的准备,要么简单得只有几条提纲,无法提供讨论、研究和决策的足够信息,要么就文件堆积如山,一时半刻根本理不清重点、要点和难点;二是会议时间拉长是常态,而且第一个议题往往耗费时间大大超过规定时间, 后面的议题不得不匆匆走过场, 甚至于有些议题只能推迟到以后的会议;三是会议纪要本来是会议后行动的依据,很多会议纪要并没有充分反映会议的关键要素,空洞无物,语焉不详,依据不明晰,关键事项不突出,留给执行过程很大的想象空间,不仅指导不了会议后实际的工作,还时常带来新的矛盾和摩擦。

    从内部组织机构分工看, 公司的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等,文中不细分) 是负责会议相关工作的。上面这些“负面”的会议现象,首当其冲要承担责任的,就是办公室。办公室是公司的“不管部”,职责上通常说成是“办会、办文、办事”的机构。办公室真正的功能,是做决策层、管理层和监督层的“助手”,具有事实上高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讲,开好会,对于办公室,不仅仅是一份职责,也有足够的权威和基本的资源。也就是说,会议开得好,首功一定是办公室的;同样,如果会议开得不好,无论办公室怎样推卸责任, 也是徒劳的。在此,治理会议的第一要点,就必须抓住会议的核心治理者——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会议相关工作,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包办会议的一切。事实上,一家公司有各种各样的会议,即使是高层的决策和管理、监督性质的会议,也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议题,办公室并不能够为这些涉猎广泛的议题起草文件、提供议题,很多情况下也没有能力直接整理会议纪要;办公室“办会”主要的直接工作,也只有会议召开这一个环节。从这个视角看,办公室的会议职责是需要延伸的,即延伸到其他部门中去,延伸到其他部门的“办会”人员中去。一个公司完备的会议体系,就是以办公室为核心并有效地延伸到其他部门和人员的体系。会议开得好不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由这样的会议延伸系统运转的质量来决定的。这种由办公室为核心的公司会议组织系统,构成了治理会议的第二要点。

    我们知道,会议大都是通过文字材料的形成、讨论、修改和流转等程序来完成的。会议质量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议题文字材料的水准,以及会议纪要的精到和准确。颇具意味的是, 实践表明,会议议题材料、会议纪要的优劣,基本由起草者个人的思想高度、业务水平和文字能力所决定,而不是由多层次的审查、把关等决定。这一点,提示了治理会议的第三个要点,即公司要有相对稳定并具有相当水平的会议材料起草队伍。这支队伍,通常而言,由办公室保有基本数量的高水平“笔杆子”,再加上各个部门的专门人员配置来构造,办公室牵头负责。这样, 在公司组织构架内,就实实在在地存在一个“ 会议材料起草系统”,尽管这个系统并不具有机构性的组织形态。大量公司的经验反反复复地显示,一家公司的会议开得成功,这个“系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谈及公司会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毫无疑问,首先就是由会议的组织体系不完备带来的。可以看到,许多公司的办公室,仅仅将自身作为会议的负责和执行机构,没有制度化地延伸到其他部门中去; 办公室自身能够做到多少算多少, 其他部门能够做到多好算多好,会议的质量取决于会议关联部门之间被动性的偶然巧合,而不是组织体系完备下的积极所为。

    此外,大量公司的“会议材料起草系统”是碎片化的,从办公室到其他部门,没有相对稳定的“笔杆子”队伍,起草人员经常变动, 也没有受过基本的会议议题、会议纪要起草训练,零零散散的起草队伍只能起到维持会议召开的作用, 支撑不了较高水平的会议。现实中看到,许多公司的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信息混乱、主题不明、观点无据、建议不实,有时则是提纲不成提纲,要点不是要点,相关不相关的附件倒是多得不得了。最令人不可接受的是,有些会议实际开得还是颇有成效的,但文字材料最后反映出来的结果,却不是那么高效率和高质量。

    其次,许多公司的办公室不用或不敢用“会议权威”,导致会议实际运行“听之任之”。这一点, 在会议召开阶段表现得最为典型。安排和掌握好会议的时间,合理设置议题排列顺序和分布;在会议之前,向会议主持人报告会议准备情况及要求,同时向汇报部门强调汇报重点和时间控制等,都是办公室“会议权威”的实施过程。观察表明,相当多的公司办公室没有使用这样的“权威”。它们相信并寄望于主持人会把握好会议的一切, 或者说是不敢对主持人提出会议的“开法规则”;对汇报部门也没有硬性要求,认定它们会按会议主持人的提示自觉地掌控汇报。办公室忘记了,组织会议是自己的“专业职责”,会议主持人和汇报部门都不是“会议专家”,因而办公室应当发挥“专业权威和特长”。一旦这种办公室的“权威”缺位,结果必然就是会议拉长、议题讨论时间分布极不均衡、大量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争论上等等。特别是,在会议上,对于汇报部门漫无目的的重复介绍、解释,办公室不给予合适的干预,更谈不上对主持人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提示了。试想,这样的会议,又如何保证得了高效率和高质量呢?

    第三,许多公司高层没有将会议作为与业务同等重要的事项来对待,缺乏培训、交流和考核评价的制度机制。虽然说,公司的办公室具有天然性的“会议权威”, 但公司高层如果不给予足够大的重视,不放手让办公室发挥这种权威,治理会议也难以达到较高的境界。实践告诉我们,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工具,在服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同时,其自身也是需要完善和提升的,这一点恰恰被许多公司高层忽略。他们将开会看成是“天生就会”的本领,不在治理视线之内。例如,公司有各种各样的战略、业务、财务、营销等会议,年年都开,经常在开,但就治理会议本身而开的会议,很多公司许多年都不开一次,有些公司干脆就没有开过。至于完备的“治理会议”的培训、交流和考核等制度和机制, 大量公司更是欠缺。举例说,会议材料起草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提高,很难在公司治理的工作中得到安排。在这样的格局下,办公室的“会议权威”没有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完整途径,不得不通过零零碎碎的敲打、提示和补位,匆忙无序地完成会议,无法达到理想的会议效率和质量。

    一般说来,一个好的公司会议,应当在会议效率、质量和合规方面都能够达到相当的水准。效率是指时间的掌控问题,会议不能“只议不决”地无谓耗费时间;质量则是保证会议能够顺利地完成预定的议题,并形成可操作的结论;合规是讲程序的周全,不能留下程序遗漏、缺失或干脆不要程序的会议“后遗症”。从实践中的问题入手,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治理会议的三个主要“基本建设”,即公司办公室“会议权威”的建设、完整的会议组织系统建设和会议材料起草系统建设。毫无疑问,办公室的“会议权威”建设是第一位的。它是治理会议的“龙头”。只要办公室确实到位了,整个会议系统便可“龙腾虎跃”。

    Visits: 8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