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娱乐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转型压力。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
  •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扩展到金融行业之外的新领域。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加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抢人”热潮下的冷思考

    “抢人”热潮下的冷思考

    0

     

    尹训飞

    近来,我国多个二线城市密集推出包括优惠落户、现金补贴、购房优惠等在内的“抢人”政策,争相吸引人才“落地生根”助力产业发展,城市竞争也因此步入拼人才的高维竞争阶段。我们应认真分析各城市积极进行“人才卡位”、争夺人才的深层次原因,冷静思考存在的潜在问题。而后,城市“抢人大战”进入“留人大战”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人才等产业政策作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则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抢人大战”的深层次原因

    产业竞争力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亟须重新配置人才资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产业竞争力成为城市间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其中, 部分二线城市经过数年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迭代,正处于产业厚积崛起期。从城市自身发展角度来看, 能否做大做强产业,关键是要有一支强大的产业人才队伍。因此,随着城市间要素流通加快,需要重新配置人才、尤其是产业人才等资源,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为实现产业竞争力的跃升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如今,各城市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如何进行产业链优化布局与高效配置人才资源,既是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时代命题,也是推动自身发展效率变革的内在需求。

    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时期,“人才红利”逐渐成为核心竞争要素。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恰逢以“质量换数量”的“人才红利”期与之交汇,如何打好人才这张牌显得至关重要。发挥好人力资本作用可催生创新生态,创新生态可生成和聚集新动能,新动能则可激发区域内城市产业创新的“强引擎”。可以说,本轮“人才争夺战”,表面是发挥人才等产业政策激活生产要素,实质则为城市间对“人才红利”要素的争夺,对未来产业竞争力的争夺。换言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档位越高,就越需要储备更多高质量人才,“人才争夺战”爆发看似突然,实则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和自然反应。因此,各地正积极弥补原来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不足,试图打造新一轮“人才红利”高地。

    各地争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显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正加速融合,以智能制造、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技术、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各环节加速重构,改变了城市间原有的产业分工格局。一方面,各地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随之提高,高学历、高收入、高技术等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另一方面,我国产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突出表现为传统产业人才素质不高,先进制造业领域人才供给不足。为适应本地区产业布局的需要,要制定“含金量”高的产业人才政策,加快人才供给。所以, 本轮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人才争夺战”爆发的导火索之一。

    “ 抢人” 热潮下需冷静思考,实现从“抢人”到“留人”

    亟须明晰产业定位后谋划产业布局,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红利。一是各地要基于各自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和人才规划顶层设计,提高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同时,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构建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二是在进行区域产业布局时,要通盘考虑自身所处的产业链环节,谋划好产业链布局,避免城市间产业发展同质化,造成人才进一步流失。同时,还要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时下功夫,既要布局新兴产业,又要兼顾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努力在新的发展周期内占领人才制高点。

    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布局,充分盘活人才创新积极性。如果说抢先拿到“人才牌”是一个战略问题,那么如何打好这张“人才牌”则为一个战术问题,既要引得来更要用得好,只有人尽其才才能彰显城市发展大智慧。一是抓住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利时机,顺势而为,结合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制定人才发展战略。二是盘活人才存量,用好人才增量, 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依靠人才链打造创新链,努力提升人才效能, 实现以质量为前提的人才资源总量质量“双增长”。同时,还要逐步打破城市“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意识, 主动拥抱城市群,实现协同发展, 实现生产要素的融通。

    逐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从长期来看,为引导人才更好地为城市产业发展贡献智力,就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氛围。一是结合自身的公共服务和资源承载能力,以吸引人才为契机,倒逼完善住房、教育、医疗、行政管理等配套政策及公共设施,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软环境。避免出现只有“光鲜亮丽” 的政策条件,却无“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现象。二是要把吸引人才与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结合起来。以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进企业,以优质企业带动吸引人才,再积极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反作用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几点政策建议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库,进一步突出引进人才的重点。一是各地宜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委托智库或猎头公司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明确人才需求的条件,做好及时更新, 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的机制。二是依托人才数据库绘制人才引进等大数据画像,定期分析、识别产业人才数量缺口和人才质量“洼地”,形成产业人才形势研究报告,为实现精准引才、重点引才提供重要参考。

    实施差异化的人才政策,注重与产业发展做好衔接。一是一线城市要突出吸引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二线城市要突出以承接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吸引国内优秀人才,中小城市要“量体裁衣”重点吸引优秀毕业生;二是以优质的工作岗位吸引工作导向需求型人才,以多元化的财政激励机制吸引经济导向需求型人才,以配套政策组合拳吸引家庭导向需求型人才,重点加快就业宜居“软环境”建设。

    落实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重点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育。一是建立制造业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1-2个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同时,探索完善知识、技术、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二是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加强传统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升级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向存量人才资源要活力,向增量人才资源要质量。

    作者单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

     

    Visits: 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