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全球疫情的逐渐缓解使得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移动支付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网络安全漏洞频发,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和创新。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和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国际议程的重中之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政策的重点。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挑战。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新讨论。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5G网络的部署加速了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
  •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小农户的振兴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小农户的振兴

    0

    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

    乡村振兴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已深入人心。对于如何振兴,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为谁振兴,却少有论及,偶有篇什亦语焉不详。在各类经营主体大举进入乡村参与建设的背景下,弄清楚谁是最重要的利益主体,尤其关键。做大蛋糕是方法论、技术论问题, 分好蛋糕则是认识论、价值论问题。“ 为了谁”的问题应是我们一切工作必须把准的核心目标。那种“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振兴决不是我们的追求,当然各类参与者都应在参与过程中获益,这是参与动力,但小农户作为乡村社会群体最大、涉及最广、最基层的利益单元,理应是最重要的利益主体、价值主体。简言之,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小农户的振兴。

    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城市化工业化的滞后发展,以及文化、制度、经济要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长期形成了中国以小农户为主体的乡村社会结构。目前参与耕地承包的农户高达2.3亿户,就农业的经营主体而言,美国是230万户, 英国是23万户,我国恰是美国的100倍,英国的1000倍。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我们采取各类措施,大力度地推进土地流转,但时至今日,只有30%的农户参与了流转,且不少农户不是全部而是部分流转,仍有70%的农户耕种着自己的承包地。随着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一些农民返乡或创业或重操旧业已屡见不鲜。小农户数量众多且长期存在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乡村要振兴,作为社会主体结构的小农户无疑是重中之重。没有小农户的振兴,便没有乡村的振兴。解决好小农户与现代化的衔接、与大市场的衔接、与产业链的衔接、与社会组织的衔接、与龙头企业的衔接以及与城镇化的衔接等诸多方面的突出矛盾,是乡村振兴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面对的课题、必须回答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历史上首提“小农户”问题,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小农户做文章是关键。乡村产业的振兴,农民就业充分不充分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那种没有农民参与的产业振兴不是我们所要的振兴。一户七八亩承包地只有兼业才能增收的现实,需要我们为小农户广开就地就近从事二三产业的第三就业空间。在城市就业趋于饱和的背景下, 只有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足不出乡即可充分就业的产业振兴,才是真正的产业兴旺。乡村人才的振兴,需要培养两支队伍,一个是“一懂两爱”的干部队伍,另一个就是“一懂一爱”的农民队伍。而要懂农业爱农村只能是农村生农村长,从小在乡土环境中摸爬滚打、真正有乡土情结的农村走出去又走回来的青年。要把一个在城里生城里长的人培养成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农民,那可能近似神话。

    乡村文化振兴,应重点抓好家与乡两个层面:家训家风与乡规民约的建构。乡风文明的基础在于家风文明, 家训是有言之教,家风是无言之教,良好的家教是乡村文化的基因,是乡风文明的基础。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物质需求,琴棋书画诗文花是精神需求, 这些多以家户为传承单元。乡村生态振兴,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在村户,只有生于斯、长于斯,以本土为生存依托的人才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真正做到有效监督, 调动小农户的积极性比任何古今中外最严厉的惩戒措施都管用。乡村组织振兴,小农户不论与现代化、与产业链,还是与大市场衔接,都必须组织起来。否则,一盘散沙, 任何衔接都难以实现。

    “为了谁”的问题是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模糊,我们的制度供给很可能南辕北辙。只有明白需求方与供给方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我们的政策目标才能使二者统一。一位女士花大价钱买了一套香奈儿服装,穿了几次洗一下却掉色了,找客服询问,客服回答我们设计时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般买这种衣服穿几次就扔了。还有一位女士花几千元买了一双高档皮鞋,穿几天鞋子就坏了,怒找客服,客服悠悠地解释, 我们设计的这鞋不是走路的,地摊上50元一双就可以走几百上千里。这与乡村发展中一些现象异曲同工,农户需要一个可放置简单农具、房前屋后种瓜种菜的小院,却让他搬上高层建筑。农户需要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却把钱集中去建高科技农业园,结果大田仍旧怕旱涝,园区一直都亏损。在乡村振兴从理论到实践难以估量的方法论中,正应了赫拉利《今日简史》中的名言:“你可能感受对了困境,但你可能关心错了问题。”我们由此延伸思维:你可能找对了方法,但你可能瞄错了对象。小农户是乡村社会最庞大的利益群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主体,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各类利益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角逐中,小农户势单力薄,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挫伤,他们的利益必须保障,这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成为我们一切政策设计的初心。小农户也是国与家、官与民、公与私实现最佳利益平衡的关键点,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点,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平衡术, 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合理利益平衡机制,乡村振兴才得以顺利推进、可持续发展。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