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炎
探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密码”,不仅是期望把企业组织这一生命有机体打造成“百年老店”的追求的驱使,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理论专家探索企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冲动所致。有专家对中国企业的寿命进行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有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更是长达58年。真正称得上“百年老店”的中国企业数量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什么?
微信里有篇广为传播的文章——《4位80后管理者亲述:阿里良将如潮的秘密》。通读全文, 让人不得不感到,平台型企业要打造成为生态化的社会企业,关键在于强化制度设计,引导员工“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便可将工作平台演变成为具有无限可能的、展示员工才能的广阔舞台,进而创造公司发展的无限可能。2013年9月10 日,马云曾发布内部公开信,正式宣布阿里巴巴实施合伙人制度。马云在信中提出,阿里巴巴并非是某一个或者某一群人的,它是一个生态化的社会企业。运营一个生态化的社会企业,不能简单依靠管理和流程,而越来越多地需要企业的共同文化和创新机制,以制度创新来推动组织升级。出台合伙人制度, 正是希望通过公司运营实现使命传承,使阿里巴巴从一个有组织的商业公司,变成一个有生态思想的社会企业。成为合伙人意味着什么? 荣誉,责任还是压力?其中一位80 后胡喜认为,不管压力,做好自己,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成为合伙人是这群人对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坚持,是担当,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上,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最关键的时刻以身作则。这个就是阿里, 这个就是我们做事情的方式。”
微信里还有一篇文章, 说“老板是个好人,但这是企业的不幸”,也引起群友们的热议。就连美团CEO王兴也发表感慨,“某公司市值竟然从40亿美元跌到了6.8 亿美元”。结果不到一年,该公司的市值再次跌穿4亿美元。在我看来,对所有人好,做个好人,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不难发现至少有五个因素导致该公司走到了今天。一是缺乏对因技术变化而引发的市场前景的敏锐把握。这是缺乏“市场自觉”。二是缺乏对处于朦胧状态的市场前景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坚守。这是缺乏“执行自律”。三是缺乏对人才的尊重并未为其施展才华提供足够大的自主舞台。这是缺乏“权力自弃”。四是缺乏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竞争性风险因素的预判和合理处置。这是缺乏“成长自警”。五是缺乏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这是缺乏“内心自信”。当然,我相信仅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智慧,只要一旦省悟到自身的局限, 是会再创公司辉煌的。
翻阅相关图书发现,大多数专家都喜欢从企业或企业家自身找寻企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柯林斯为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建构的框架,首先是训练有素的人,其次是训练有素的思想,最后是训练有素的行为。但是,即使做到了这三点,也并不表示企业就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还需要“飞轮效应”积累力量。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的几位专家在《未来企业之路》一书中提出,未来取得成功的企业需要具备5个方面的特质。即:渴求变革, 能够创造和引领变革趋势;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深层的协作关系使企业借助创新给客户和企业自身带来更大成功;全球整合,其战略目标是获取全球各地最佳的能力、知识和资产,并将它们应用于全球有此需求的任何地方;颠覆性业务创新,关注价值主张转变,颠覆传统交付方式,只要机会出现,它就彻底变革企业本身和整个行业;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未来企业的所有行动和决策都反映出对社会的诚挚关怀。有专家对3200家创业公司研究表明,创业成功的企业大都具有以下特点。即:创始人的核心愿景具有重大意义;打造在市场上可持续增长的创意,具有可预期的规模经济、拥有巨大的广义市场; 开发的新产品可以满足用户需求, 知轻重——把注意力放在服务和产品上,严要求——客户才能满意, 抢先机——尽快发布你的产品;交互体验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产品的去留。有企业家认为,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大都在思考以下问题。即:花多少时间在客户身上、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提升产品服务?真正做精品,为客户创造价值;花多少钱搞研发、学习新的业态、感受新的趋势和方向?用科技创新引领未来;花多少精力搞组织升级、人才引进、关注年轻人?真正明白组织、人才才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花多少人生时光做对的一件事?要知道,慢,作为一种积累, 才有竞争力、才能形成垄断利润。更有企业家认为哪有什么成功企业,要说有,那也只是适应时代变化趋势的企业。
也有专家从文化的角度探索企业成功的“基因”。如陈志武教授就认为犹太人之所以经商(当然不仅仅表现在经商方面)十分优秀,就是因为犹太教对《申命记》中“兄弟”和“外方人”的定义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认为,只有犹太人才是兄弟,所有其他人都是“外方人”。而基督教认为,只要不是敌人,就是兄弟。所以,犹太人几乎可以给所有人放贷,合法收取利息,用钱赚钱。而基督徒则不可以。一次去温州永嘉县调研,得知永嘉学派倡导“义利并举”“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的务实儒家思想,从其中似乎也看到了温州人善于经商的文化基因。当然,也有专家从政治、政策、制度等角度来寻找企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就企业成功的认识,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阅汗牛充栋般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分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四个维度(PEEC)的探索。即:政策(policy)、企业(enterprise)、企业家(entrepreneur)和文化(culture)。这实际上为我们科学认识企业这个生命有机体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更长远、更宏大的时空视角和框架体系。实际上,如果再往前推演一步,政策、企业、企业家、文化(PEEC)这四个维度体现在一个企业家身上,就是“四性”。即:寻求市场的广阔性,实施竞争的差异性,秉持专业的精益性,保持心胸的开放性。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所有技术、业态、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及股权的开放不过是“四性”的理性推进,体现在具体举措上,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的争取,基于发展诉求,推动改革释放更多的发展空间;二是政策措施的保障,基于问题导向,不断推动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技术、信息、人才等政策措施的完善;三是持续创新的实践,基于做好企业的理想目标追求,不断创新推动企业的产品服务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四是治理规范的遵循,基于合规合法原则, 开展诚信守法市场竞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五是社会认同的营造,基于企业作为社会主体的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可以说,大多优秀企业家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顺应国家发展大势、专注于“四性”的结果。如果再将“四性”往前推演到企业家的具体言行上,发现“五自”,即:市场自觉、执行自律、权力自弃、成长自警和内心自信,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的企业家将企业带入衰败之途,多多少少存在“五自”方面的原因。现实中,这些企业家的表现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样,水面之上是看得见的诸如激进的扩张策略、风险控制意识弱化等表现, 水面之下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诸如企业家过度自信、理性思维欠缺、唯我独尊的帝王情结,以及过于倚重潜规则的生存模式,尤其是不健康的政商关系等特征。在今天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途中,民营企业家的机遇很多,舞台很大,应该克服自身不足,提升自己素养,真正把企业做得更强更优。
不管是沿着政策、企业、企业家、文化(PEEC)这四个维度,还是顺着“四性”“五自”探索企业的成功规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开展海量研究,绝不是几篇文章就可以穷尽的。本书选择的文章只是探索的引子,这也正好为后续的探索留下了许多空间。真诚欢迎各位专家、企业家批评指正,参与探索。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本文是作者所著《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密码》一书的自序
Visits: 0